元宵佳節將至,家家戶戶小年味越來越足,小編也看到朋友圈已經開始秀家里包的元宵,這不乏讓我想起鎮雄獨特的三角湯圓。拈起一個煮熟的三角湯圓,一口咬下去,滿口流油,唇齒留香,松軟甜糯,回味悠長,情深意濃,幸福滿滿。 在做法上,鎮雄三角湯圓基本上沿用工序較為繁雜、技術要求極高的老傳統:
第一道工序是制作粉子面。先將糯米(當地俗稱“九米”)用清水浸泡兩三天,途中注意換水,直到用手指可以捻成粉末后將糯米取出來晾曬,再通過舂碓或電動鋼磨,把糯米磨成當地人所稱的粉子面。
磕粉子面 第二道工序是制作包心。粉子面做好后,再根據口味選擇制作包湯圓所需的包心(即餡料)。常見的包心做法有兩種,一種是用酥麻、核桃仁、紅糖磨成粉末后混合拌勻,包湯圓前通過蒸煮變軟,用這種包心的湯圓叫“酥麻湯圓”,吃起來香甜松軟。另一種做法是選擇花生、豬油、芝麻等食材來做包心,用這種包心所包的湯圓叫“富油湯圓”,吃起來滑嫩鮮香。
第三道工序是揉粉子面。就是往粉子面里加入適量的冷水或溫開水進行和面,隨即進行揉面,將粉子面搓揉成光滑且有彈力、有勁道的面團。
第四道工序是包湯圓。每次從揉好的粉子面團上撕下一小坨來,用手搓成圓球,然后捏成圓餅狀,中間壓個窩,往窩里放入“酥麻包心”或舀一匙煮好的“富油湯汁”,用面皮把包心包裹成圓,再捏成長條狀的餃子模樣,再用拇指和食指進行拿捏和收攏,包成一個三角湯圓。
第五道工序就是煮湯圓。根據食客的需要,把包好的三角湯圓放入開水里面煮,等湯圓從鍋底漂浮到水上約一兩分鐘后,湯圓就算煮熟了,然后將湯圓從鍋里舀到碗里。 第六道工序就是拜天地。先用煮熟的3個湯圓祭奠、敬奉先祖后,食客即可享用松軟滑溜而香甜可口的三角湯圓了。
小小的三角湯圓,承載著無數鎮雄人對家鄉的思念,不知道誰又能將這碗濃濃的鄉愁傳承,為它申遺呢?你們的家鄉美食是什么,希望看到你們的分享。
文字來源:根據春城晚報記者 申時勛文章整理 映昭通
|